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401|回复: 1

[探讨] 龍光甸撰《王少伯宦楚詩跋》箋釋

[复制链接]

445

主题

247

回帖

2389

积分

版主

积分
2389
发表于 2024-5-22 16: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闻韶乐 于 2024-5-22 16:36 编辑

  唐詩人王少伯以相如題桂之才,抱賈傅懷沙之恨。初由秘書而尉汜水,枳棘空有鸞棲;復自金陵而謫龍標,雪泥偶經鴻踏。從來遷客不廢嘯歌,自古逐臣偏工怨誹。盼雁影于衡陽煙外,人遠長安;聽猿聲于湘浦月中,夢懷鄉國。況橙黃橘綠,一年多好景之時;芷白兰香,三楚本騷人之地。宜其豔分屈宋,揮毫而珠玉隨風;秀挹沅湘,落紙而雲山增色者矣。
  無如劫灰久冷,斷碣難尋。訪送客之江樓,朱闌藓没;問乞詩于蠻洞,锦字烟销。夫客到孤山,問訊逋翁之遺稿;人登峴首,摩挲叔子之穹碑。今無以傳,後將何述?
  爰檢全唐之集,摘錄尉楚之詩。川原則信而可征;情事則慨焉如見。東方朔唫哀時命,不無落拓之懷;陶淵明賦歸去來,大有逍遙之致。
  高樓既築,泐石斯鐫。匪存一邑之風騷,更助千秋之憑弔。庶使貞瑉耀彩,山巔之明月齊輝;妙墨流香,江上之芙蓉共豔。誦劉夢得竹枝之調,雅韻猶留;登白太傅琵琶之亭,流風未墜。聊存梗概,敢云探得驪珠;用志遺蹤,亦愧窺同豹管。
             道光十有九年歲次己亥重陽日
             知黔陽縣事  桂林光甸撰
                   男啟瑞編次並書


註釋:王昌齡(698—756),字少伯,京兆長安灞上芷陽村人。為盛唐著名邊塞詩人,後人譽為“七絕聖手”。早年貧賤,困於農耕。而立之年,始中進士,初任秘書省校書郎。又中博學宏辭,授汜水尉,因張九齡事,貶嶺南。與李白、高適、王維、王之渙、岑參等交厚,是典型的“社交達人”。開元末,返長安,改授江寧縣丞。因“不護細行”被謗,謫龍標縣尉。安史亂起,因故還鄉,道經亳州,為刺史閭丘曉所殺。其詩以七絕見長,尤以登第之前,遠赴西北邊塞所作邊塞詩最著,有“詩家夫子”之譽(亦有“詩家天子”之說)。
註釋:相如題桂之才:司馬相如(前179—前117),字長卿,蜀郡成都人。西漢文學家,初名犬子,因慕戰國時人藺相如,改名為相如。年少時好讀書舞劍,任景帝武騎常侍。因景帝不喜好辭賦,司馬相如遂辭官至梁,為梁王門客,與梁王文學侍從枚乘、鄒陽等人同遊,作《子虛賦》。漢武帝即位後,讀到《子虛賦》,深為讚賞,經狗監楊得意的推薦,司馬相如被漢武帝召見,拜其為郎。為武帝作《上林賦》,武帝遂又拜司馬相如為中郎將。司馬相如曾奉命出使西南,對中國中原和西南邊疆地區民族之間的融合,起過積極作用。後因事免官,稱疾閒居至死。司馬相如的文學成就主要是辭賦,名作除《子虛賦》外,還有《上林賦》、《大人賦》、《長門賦》等。題桂之才,即指《上林賦》、。
註釋:賈傅懷沙之恨:非賈傅懷沙,實屈原懷沙。屈原(約前340—前278年),羋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雲名正則,字靈均,出生於楚國丹陽秭歸,戰國時期楚國詩人、政治家。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後代。屈原少年時受過良好的教育,博聞強識,志向遠大。早年受楚懷王信任,任左徒、三閭大夫,兼管內政外交大事。提倡“美政”,主張對內舉賢任能,修明法度,對外力主聯齊抗秦。因遭貴族排擠誹謗,被先後流放至漢北和沅湘流域。前278年,楚國郢都被秦軍攻破後,自沉於汨羅江,以身殉楚國。屈原是中國歷史上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中國浪漫主義文學的奠基人,“楚辭”的創立者和代表作家,開闢了“香草美人”的傳統,被譽為“楚辭之祖”,楚國有名的辭賦家宋玉、唐勒、景差都受到屈原的影響。屈原作品的出現,標誌著中國詩歌進入了一個由大雅歌唱到浪漫獨創的新時代,其主要作品有《離騷》《九歌》《九章》《天問》等。以屈原作品為主體的《楚辭》是中國浪漫主義文學的源頭之一,對後世詩歌產生了深遠影響。成為中國文學史上的璀璨明珠,“逸響偉辭,卓絕一世”。“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的“求索”精神,成為後世仁人志士所信奉和追求的一種高尚精神。 1953年,在屈原逝世2230周年之際,世界和平理事會通過決議,確定屈原為當年紀念的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賈誼(前200—前168),西漢政論家、文學家。洛陽人。曾任太中大夫。因好議論國家大事,遭大臣排擠,貶為長沙王太傅。后為梁懷王太傅。有《吊屈原賦》、《鵩鳥賦》和政論文《過秦論》、《陳政事疏》等名作。今人輯有《賈誼集》。
註釋:枳棘空有鸞棲:出自李白的《古風·其三十九》: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霜被群物秋,風飄大荒寒。榮華東流水,萬事皆波瀾。白日掩徂輝,浮雲無定端。梧桐巢燕雀,枳棘棲鴛鸞。且複歸去來,劍歌行路難。
註釋:雪泥偶經鴻踏:出自蘇軾《和子由澠池懷舊》: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複計東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壞壁無由見舊題。往日崎嶇還記否,路長人困蹇驢嘶。
註釋:從來遷客不廢嘯歌:遷客,為遭貶遷的官員;遷移客居。嘯歌,即長嘯歌吟。
註釋:自古逐臣偏工怨誹:逐臣,即被朝廷放逐的官吏。怨誹,解釋為怨恨,非議。
註釋:盼雁影于衡陽煙外,人遠長安:衡陽雁,衡山南峰,有回雁峰,相傳雁來去以此為界。比喻音信不通。出自唐高適《送李少府貶峽中王少府貶長沙》:嗟君此別意何如,駐馬銜杯問謫居。巫峽啼猿數行淚,衡陽歸雁幾封書。青楓江上秋帆遠,白帝城邊古木疏。聖代即今多雨露,暫時分手莫躊躇。
註釋:聽猿聲于湘浦月中,夢懷鄉國:湘浦猿,指環境惡劣。出自唐李紳《至潭州聞猿》:昔陪天上三清客,今作端州萬裏人。湘浦更聞猿夜嘯,斷腸無淚可沾巾。
註釋:橙黃橘綠,一年多好景之時:指秋季景物。出自宋蘇軾《贈劉景文》詩: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
註釋:芷白兰香,三楚本騷人之地:源出楚屈原《九歌·湘夫人》:沅有芷兮澧有蘭,思公子兮未敢言。
註釋:豔分屈宋:屈宋,即屈原、宋玉的合稱。
註釋:秀挹沅湘:沅湘,即沅江、湘江的合稱。
註釋:劫灰久冷,斷碣難尋:劫灰,亦作“刦灰”亦作“刼灰”,本謂劫火的餘灰。斷碣,本指斷碑,借指痕跡、線索、物證。
註釋:訪送客之江樓,朱闌藓没:指臨江樓(亦謂芙蓉樓),朱闌被苔啼螞]。
註釋:問乞詩于蠻洞,锦字烟销:蠻洞,本指赤寶寨、金鬥寨,泛指洞(峒、硐、垌)蠻棲息地。遄譄熶N,即指摩崖石刻,煙消雲散。在黔城鎮,有王昌齡洞蠻乞詩”傳說。
註釋:客到孤山,問訊逋翁之遺稿:孤山,北宋時期林逋隱居之地。逋翁,即指林逋。林逋(967-1028),字君複,浙江大裏黃賢村(今浙江省寧波市奉化區裘村鎮黃賢村)人,北宋隱逸詩人。林逋幼時刻苦好學,通曉經史百家。書載其性孤高自好,喜恬淡,勿趨榮利。長大後,曾漫遊江淮間,後隱居杭州西湖,結廬孤山。常駕小舟遍遊西湖諸寺廟,與高僧詩友相往還。每逢客至,叫門童子縱鶴放飛,林逋見鶴必棹舟歸來。作詩隨就隨棄,從不留存。隱居西湖孤山,終生不仕不娶。天聖六年(1028)卒。宋仁宗賜諡“和靖先生”,世稱“林和靖”。林逋善繪事,惜畫從不傳。工行草,書法瘦挺勁健,筆意類歐陽詢、李建中而清勁處尤妙。書法存世作品僅三件,《自書詩帖》是其中篇幅最長者。林逋攜鶴長為詩,其語孤峭浹澹,自寫胸意,多奇句,而未嘗存稿。風格澄澈淡遠,多寫西湖的優美景色,反映隱逸生活和閒適情趣。又酷愛梅花、仙鶴,有“梅妻鶴子”的典故。
註釋:人登峴首,摩挲叔子之穹碑:峴首,山名。即湖北襄陽縣南的峴山。出自《晉書》卷三十四《羊祜列傳》。叔子,即指羊祜。羊祜,字叔子,泰山南城人也。峴山,由峴首、中峴和上峴組成,古人稱之為三峴。峴山之“峴首”在襄陽城東南5裏,東臨漢江,扼南進襄陽的隘道鳳林關,是西南群山的起點,故曰峴首山。峴首山為“三峴”東端,一面臨漢江,是古襄陽的標誌,也是古代中國的旅遊勝地。晉代羊祜鎮守襄陽,每至峴山,置酒吟詠,終日不倦。山上原建有六角七層高的“峴首亭”,供遊人歇腳。峴山處處皆景,許多玲瓏古樸的亭、祠、閣、寺、觀和碑碣摩崖,點綴在峴山之間。文人墨客達官貴人赴都城長安、洛陽、開封時須經襄陽,來到襄陽必登峴山欣賞美景。白居易曾吟詠道:“楚山碧岩岩,漢水碧湯湯。”峴山間的白馬泉名揚天下,甘泉讓見多識廣的高僧慧遠初祖迷戀不已。峴山亭、羊杜祠、觀音閣、真武觀及“來將軍去思碑”、李曾伯摩崖“襄樊銘”等幾十處景點,各有典故,各具特色。唐代呂洞賓曾感慨:“峴山一夜玉龍寒,鳳林千樹梨花老。襄陽城裏沒人知,襄陽城外江山好。”宋代連庠也曾讚美:“四時美景千百狀,登臨可以抒襟靈……賢達勝士共愛此,謂此山水魁南荊。”
註釋:東方朔唫哀時命,不無落拓之懷:《七諫·哀命》一詩出自《楚辭》。作者為西漢辭賦家東方朔,《哀命》哀歎楚國的多災多難和自己的生不逢時。詩人痛恨群小讒佞之誤國,哀怨靈修之過錯。雖被放逐,仍然潔身自好,決不與世俗同流合污。   
註釋:陶淵明賦歸去來,大有逍遙之致:《歸去來兮辭》是晉宋之際文學家陶淵明創作的抒情小賦。這篇文章作於作者辭官之初,是作者脫離仕途回歸田園的宣言。
註釋:誦劉夢得竹枝之調,雅韻猶留:劉禹錫(772-842),字夢得,自述“家本滎上,籍占洛陽”,其先祖為中山靖王劉勝。唐代文學家、哲學家,有“詩豪”之稱。劉禹錫出生於蘇州嘉興。貞元九年(793)進士及第,初任太子校書,遷淮南記室參軍,後入節度使杜佑幕府,深得杜佑的信任與器重。杜佑入朝為相,劉禹錫亦遷監察禦史。貞元末年,加入以太子侍讀王叔文為首的“二王八司馬”政治集團。唐順宗即位後,劉禹錫參與“永貞革新”。革新失敗後,屢遭貶謫。會昌二年(842),遷太子賓客,卒於洛陽,享年七十一,追贈戶部尚書,葬於滎陽。劉禹錫詩文俱佳,涉獵題材廣泛,與白居易並稱“劉白”,與柳宗元並稱“劉柳”,與韋應物、白居易合稱“三傑”。留下《陋室銘》《竹枝詞》《楊柳枝詞》《烏衣巷》等名篇。劉禹錫的哲學著作《天論》三篇,論述天的物質性,分析“天命論”產生的根源,具有唯物主義思想。著有《劉夢得文集》《劉賓客集》。詩集十八卷,今編為十二卷。
註釋:登白太傅琵琶之亭,流風未墜:琵琶亭,位於江西省九江市,面臨長江,背倚琵琶湖。原在九江城西長江之濱,即白居易送客之處,但歷代屢經興廢,多次移址。唐代元和十年(815),詩人白居易由長安貶任江州司馬。翌年秋天,送客於潯陽江頭,有舟中夜彈琵琶者,聽其訴說身世,觸景生情因作《琵琶行》贈之,亭名由此而來。
註釋:聊存梗概,敢云探得驪珠:探驪得珠,是一則來源於寓言故事的成語,成語有關典故最早出自於戰國·莊周《莊子·列禦寇》。“探驪得珠”的原意是驪珠,相傳為藏在驪龍頷下的寶珠,驪龍棲息深淵中,欲取得驪珠,必須潛入深淵,待驪龍入睡後,再俟機竊取;指獲得極為珍貴的寶物;後引申為寫作文章能抓住重點,深得題旨的精髓;在句子中可充當作謂語,也作“探珠驪頷”。
註釋:用志遺蹤,亦愧窺同豹管:管中窺豹,是一則成語,該成語最早出自於《世說新語·方正》。管中窺豹意思是從竹管的小孔裏看豹,只看到豹身上的一塊斑紋。比喻只看到事物的一部分,指所見不全面或略有所得。該成語在句中一般作謂語、狀語;含貶義。

龍光甸(1792—1849),字見田。廣西臨桂人。生於乾隆五十七年(1792)二月十九日子時。嘉慶二十四年(1819)己卯,龍光甸由附生中式本省鄉試舉人,四與於禮部之試。道光六年(1826)丙戌,龍光甸大挑一等(所謂大挑,即清朝乾隆年間制定下的一種科考制度,為的是讓已經有舉人身份,但又沒有官職的人有一個晉身的機會),分發湖南,回籍候咨。道光十三年(1833)夏五月,龍光甸釋服,赴湖南,以咨取至湖南。未逾月,檄署辰州府漵浦縣。道光十五年(1835)乙未,龍光甸署漵浦僅一年,比受代,晉省,復檄署長沙府湘鄉縣。以檄龍光甸調武闈入省,未罄厥施。當事益以龍光甸為能,留讞局。逾年,以資序,題補沅州府黔陽縣。龍光甸在黔陽,幾四年,利靡弗興,害靡弗除。暇則與學宮弟子講論文藝,修復古跡之湮沒者,如唐王昌齡芙蓉樓、明邱氏月㳍園,皆率賓僚賦詩紀其盛。故邑之賢士,多願從之遊。龍光甸益以此神明不衰。龍光甸任黔陽知縣期間,精明善斷,人不能欺。懲治豪強,嚴革惡習。興利除害,百廢具興。所有罰款,盡以之修寺觀、祠堂、廟宇、街巷、橋樑、道路。縣治煥然一新,皆龍光甸力也。他如養濟、育嬰及遠近古跡,龍光甸無不悉力經營。並捐養廉數千緡,添設書院膏火,置義學十五所,各有田租歲,由官聘請邑紳,凡窮鄉僻壤,躬自勸學。一時絃誦之聲,比於武城。尤重名教,彙旌節孝,多至數百人,建總坊表之。禁宰耕牛,幾十年後,人民仍然恪守其法。道光十七年(1837)丁酉,黔陽知縣龍光甸修繕了舊縣署。造書記、橫屋、男女監房、丁夫住房,共二十七間並間牆二道。十月二十六日,林則徐以閱兵,過漵浦視察,住盧峰書院。龍光甸赴行台,謁見林則徐。漵浦之民,張鐙綴綵,迎龍光甸者,所在成市。林則徐問得其實,遂大加賞異。道光十八年(1838)戊戌,黔陽縣知縣龍光甸,更修黔陽義學宮之禮門、義路、泮池、月橋、照壁、圍牆。道光十九年(1839)己亥,黔陽縣知縣龍光甸複修芙蓉樓,於重九日落成。龍光甸新修芙蓉樓碑廊。教諭黃本驥四出收羅古代名人書法作品,彙輯芙蓉樓碑廊。中刻有黃庭堅、米芾、岳飛、趙孟畹葰v史名人手跡。同時從《全唐詩》選錄王昌齡宦楚詩二十九首,由龍啟瑞編次,龍光甸撰《王少伯宦楚詩跋》,刊刻《王少伯宦楚詩》於芙蓉樓碑廊。道光二十年(1840),黔陽縣知縣龍光甸捐俸倡修南明招撫使邱式耔故居煙溪“月㳍園”,為“重九會”。落成,有《月㳍園落成集詠詩》三卷。黔陽縣知縣龍光甸手錄宰黔陽事,宜存交後來。其深诌h慮如此。道光二十一年(1841)辛丑四月,黔陽縣知縣龍光甸調補常德府武陵縣。離任之日,雖孤貧乞丐,亦號泣挽留。為清代自康熙初黔陽縣令張扶翼後一人而已。始,龍光甸在黔陽,已為湖廣總督長白裕泰明保,至是,巡撫吳其濬又以大計卓薦,均奉部文調取引見。而龍啟瑞亦以是年,初入翰林,乞假歸,遂侍龍光甸北行。以十月初十日到京,引見。越一日,召見。天顏溫靈,訓勵甚厚。逾月,特放浙江乍浦海防同知。道光二十二年(1842)壬寅七月,赴浙,抵任。視事年餘,有調省審案之檄,比到省,譙龍光甸為剖陳是非利害,復予回任。道光二十三年(1843)癸卯正月,遂別委龍光甸署玉環直隸廳。未逾年,龍光甸復受代,去。當事者既謂龍光甸不宜於乍浦,而海疆人員,例不便久閒,復委署台州府同知。始至,寓鄉紳家決事。未三日,民望大洽,惟恐龍光甸之即去也。不及半年,而公署立市,廛橋道修,姦宄革心,寇攘屏跡,海物麋至,豐年穰穰。龍光甸方毅然欲竟其治,而藩、省又以卓薦、引見來調矣。道光二十四年(1844)甲辰,龍啟瑞為黔陽教諭黃本驥《聖域述聞》作序。道光二十五年(1845)乙巳,龍光甸長孫、龍啟瑞長子龍維棟诞生。道光二十七年(1847)丁未六月,龍光甸入都。九月,龍啟瑞蒙恩,命視學湖北,龍光甸偕慈人繞道來鄂。即請龍光甸暫可乞身就養。龍光甸諭以:“汝受恩深重,我年力壯盛,且處海疆要地,何敢退閒?”龍光甸遂以九月初六日,自鄂入都。十月十五日至京,引見,後五日出京。至河南許州之丈地鎮。一夕,龍光甸整衣、衾,無疾而終。龍光甸卒於道光二十九年(1849)己酉十一月初八日子時,享年五十有八。著有《宰黔隨錄》一卷,《防乍日錄》一卷,刊行問世。《詩文集》若干卷,藏於家。道光三十年(1850)庚戌二月,龍啟瑞將父親龍光甸靈柩呋毓鹆职苍帷O特S元年(1851)辛亥正月,龍啟瑞扶龍光甸靈柩歸葬。舟中讀《禮記》,稍理舊業。歸桂林,復侍龍光甸殯城北之李園,乃取舊說,排比成篇,譔《古韻通說》二十一部。是月二十五日,葬於南關外崖陀廟橋界嶺之陽。朝廷批准龍啟瑞在家為父守靈。

龍啟瑞(1814—1858),字輯五,號翰臣。廣西桂林人,清朝詩人、古文家、目錄學家。    道光十七年(1837)丁酉,其父龍光甸(字見田)官黔陽知縣,乃與兄弟龍啟稷(字谷士)、龍啟佑(字助亭)就讀黔陽龍標書院。常常憩息在芙蓉樓,鑽研書法詩文等。道光十九年(1839)己亥,與其父黔陽知縣龍光甸、黔陽教諭甯鄉黃本驥,一起重修黔陽芙蓉樓,並編輯《王少伯宦楚詩》泐石芙蓉樓碑廊。龍啟瑞為《王少伯宦楚詩》書丹。道光二十年(1840)庚子,助其父黔陽知縣龍光甸、黔陽教諭甯鄉黃本驥捐俸倡修南明招撫使邱式耔故居煙溪“月㳍園”,為“重九會”。落成,有《月㳍園落成集詠詩》三卷。道光二十一年(1841)辛丑,從黔陽赴京,殿試第一甲第一名,考中狀元。大魁天下,人以為盛德之報。授翰林院修撰。歷任翰林院修撰、廣東鄉試副考官、侍講、湖北學政等職。道光三十年(1850)庚戌,丁父憂回籍。值金田起義,廣西巡撫鄒鳴鶴奏辦廣西團練,龍啟瑞總其事。對付洪秀全組織的太平天國起義軍。咸豐二年(1852)壬子,太平軍攻桂林。率團練守城頑抗,以功升侍講學士。咸豐六年(1856)丙辰,授通政司副使,旋簡江西學政。咸豐七年(1857)丁巳,遷江西布政使。咸豐八年(1858)戊午九月三十日寅時,龍啟瑞病逝於南昌之江西布政使任上,年僅四十五歲。而其繼室夫人何慧生,得知兇信,痛不欲生,在龍啟瑞靈前大哭一場,便自縊,殉夫龍啟瑞而去。同治十一年(1872)壬申七月初九日辛卯,予故江西布政使龍啟瑞入祀名宦祠,從江西巡撫劉坤一請也。龍啟瑞治古文,尤善音韻之學,為廣西五大桐城派古文家之一。著有《古韻通說》、《爾雅經注集證》、《經籍舉要》、《經得堂詩文集》、《浣月山房詩詞抄》等。康有為評價龍啟瑞的書法:“昔嘗閱桂林龍殿撰啟瑞大卷,專法魯公,筆筆清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733

回帖

2054

积分

超版

诗词理论常务管理员

积分
2054

栏目管理员优秀会员

发表于 2024-5-23 18:23 | 显示全部楼层
注释多了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国诗词论坛【官方网站】 ( 京ICP备2021037395号-2 )

GMT+8, 2024-9-28 09:11 , Processed in 0.061770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