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词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04|回复: 0

[散文] 懷聖亭碑記

[复制链接]

326

主题

541

帖子

1762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762
发表于 2024-5-21 08: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聖原多種,超越眾賢。付諸文學,則詩聖、七絕聖手也。與黔城鎮有關,輒七絕聖手也。蓋因七絕聖手晚謫龍標尉,故名之。而有是亭,源於清代建有少伯祠,歲久年湮,早已蕩然無存。無何,欲致祭王昌齡,逮未有建築也。於是建亭,作一專祀,俎豆之。
王昌齡(698756),字少伯,京兆長安灞上芷陽村人。為盛唐著名邊塞詩人,後人譽為“七絕聖手”。早年貧賤,困於農耕。而立之年,始中進士,初任秘書省校書郎。又中博學宏辭,授汜水尉,因張九齡事,貶嶺南。與李白、高適、王維、王之渙、岑參等交厚。是典型的“社交達人”。開元末,返長安,改授江寧縣丞。因“不護細行”被謗,謫龍標縣尉。安史亂起,因故還鄉,道經亳州,為刺史閭丘曉所殺。其詩以七絕見長,尤以登第之前,遠赴西北邊塞所作邊塞詩最著,有“詩家夫子”之譽(亦有“詩家天子”之說)。
任龍標縣縣尉期間,素以“琴書自隨”自律好學,而以“蒼頭拾葉”彰顯清廉,更以“蠻女聽歌”體現安民,最以“江樓送客”表達情懷。兼之“旗亭畫壁”早享盛譽,又以“懷胎鮮魚”提昇樂趣,後世與之並肩者,僅蘇軾一人而已。
任職龍標縣尉間,不失“社交達人”本色,諸多送別詩,可見一斑。如《送吴十九往沅陵》、《送崔参军往龙溪》、《芙蓉楼送辛渐》、《留别司马太守》、《卢溪别人》、《别皇甫五》、《送柴侍御》、《送魏二》、《送程六》……,還有體現安適的休閒狀況,則《宴春源》、《龙标野宴》、《河上老人歌》、《听流人水调子》等也。其中最著名的,當是《采蓮曲》其二:“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亂入池中看不見,聞歌始覺有人來。”及與之媲美的《閨情》:“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妝上翠樓。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
除此之外,還著有《詩格》二卷、《詩中密旨》一卷。多年後,等王昌齡離開龍標,由龍標貶所還鄉,道經毫州,為刺史閭丘曉所殺。那時日本高僧空海(遍照金剛)則來到中國求法,順便將中國文化到帶回了日本。可能他曾經來到龍標,看到了王昌齡在龍標貶所著的《詩格》二卷、《詩中密旨》一卷。所以,就在他的《獻書表》中也說到《王昌齡詩格》一卷。在他所作《文鏡秘府論》也就自然述及王昌齡的評詩之語。日本高僧空海(遍照金剛)歸國之後,掀起了崇拜“詩家天子”、“七絕聖手”王昌齡的熱潮。
日本之所以熟悉王昌齡的詩作,是因為在京都左京區,有一座建於日本江戶時代寬永十八年(1641,明思宗崇禎十四年、清太宗崇德六年)的詩仙堂,裏面供奉了中國三十六詩仙。狩野常信紙本《中國三十六詩仙圖》,水墨設色,縱37.3釐米,橫860.1釐米。三十六詩仙,依時代先後,盛唐王昌齡位列第九。詩仙堂坐落於京都市的左京區,是江戶時代初期的德川家的家臣石川丈山的山莊遺址。寬永十八年(1641,明思宗崇禎十四年、清太宗崇德六年)失意的石川丈山從廣島回到京都,開始營造這所庭院,以他所鍾愛的唐風樣式。從59歲直到去世的三十年間,一直寓居於此。作為漢詩大家和煎茶的祖師,沒有比與詩仙、聖賢相伴,隱居於枯山、寡水間度過餘生更好的事了。
登萍渡水,浮槎泛海,“七絕聖手”王昌齡移植到鄰國,尚有“詩仙堂”供奉;而作為晚歲任職之地的龍標,則僅存一座似是而非(缺少靈魂本質之“少伯祠”)的“芙蓉樓”,不免令人唏噓。因建是亭,作一專祀,俎豆之,血食將來。
              共和甲辰孟夏中旬小滿,龍檦貴胄謝永仲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京ICP备2021037395号-2 ) 京公网安备11011202003606  

GMT+8, 2024-6-19 10:37 , Processed in 0.040910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