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淡世间事,坚守真性情 ——赏析舒晴诗二首 溪边芳草 人生存在太多的偶然与必然,与舒晴老师的相识、相遇、相知便是例证。我至今还清楚地记得,那日在江苏女子诗词社的微信群里第一次读到舒晴老师作品,便觉得灵气扑面且有一种莫名的熟悉感,于是便格外关注。后来每每读她的作品,我总会从她的诗行里找到共鸣,总能看到那她可贵的灵气与真性情。今天,就来认真地研学一下她的两首与冬天有关的作品。 冬在人们的印象中是萧瑟的,清冷的。古人写冬常常带着丝丝的凄凉与落寞,透露出人生的失意与无奈。可舒晴老师的两首诗与冬天有关的诗却有一种别致的美,清新脱俗,素雅芬芳,美得令人怦然心动,字里行间可见她的淡然与豁达,她的真诚与雅致。我们首先来看看她的第一首诗: 冬趣
闲游远世尘,误入一湖滨。
拂面松风合,沾衣竹露匀。
相逢如故友,再问是乡亲。
笑指江南岸,梅花不负人。 首联“闲游远世尘,误入一湖滨。”落墨自然,不着痕迹,看似平淡却又意味深长,诗行里不时闪耀着可贵的灵性。一个“闲游”写出了诗人内心的洒脱,“远世尘”一语双关,既点明了后面“湖滨”所处的环境,也是作者的精神追求。我们无奈行走于“世尘”之中,却应该有一份自我的警醒与超然,不被名利所困扰,不为世俗所羁绊,悠悠然行走在属于自己的天地中。一个“误入”让诗行有了跌宕起伏之感,颇有柳暗花明的韵味。“拂面松风合,沾衣竹露匀。”作者一边在闲游,一边感受自然的神韵,在用心与之对话,一“合”字,写出了“松风”的柔情与坚毅,也是作者内心的独白——与青松为伴,与自然相依。画龙点睛,令人拍案。后面的“竹”“梅花”等意象的选取,将作者的这种情怀进一步地诠释与升华。“相逢如故友,再问是乡亲。”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给这寒冷的冬季,带来了一份温馨与欢乐。这一点在尾联的“笑”中得到了很好地体现。这个“笑”包含了对自然景物的欣赏、与乡亲相逢的欢愉,更是作者淡然面对人生的雨雪风霜、心怀美好憧憬的写照。读着尾联,我们仿佛看到了那生机盎然、莺歌燕舞、一片明媚的春天。是的,梅花不负人!无论身处何时,无论遭遇何种境遇,只要心中有梅花盛开,终将会步入万紫千红的春天!面对着含笑的梅花,看着那茂盛的松竹,冬天的情趣也随之款款而来。 家乡雪
毕竟瑶台客,琼姿未染尘。
绵绵期不断,皎皎浩无垠。
梦破云林景,魂销梓里春。
感君呈瑞色,梅意确真真。 这是舒晴老师的另一首写冬天的诗。“雪”是纯净、美丽的,也带着冬的寒意,但因为题目中的“家乡”二字,这雪便有了温度。诗前两联写景,在作者笔下,雪不染纤尘,翩翩然而至,圣洁高雅。“绵绵”写出了雪的姿态美,纷纷扬扬,绵绵不断;“皎皎”则写出了她的色彩美,银装素裹,分外妖娆。这何尝不是作者乡情的写照?绵绵不绝,可见情深;皎皎无瑕,可见情真。至真至纯的不仅是雪,更是那份对故乡的情怀。“梦破云林景,魂销梓里春。”既有破空之势,又有响遏行云之效。一个“梦”,一个“魂”,将作者对家乡那份深沉的爱写得婉约动人。尾联“感君呈瑞色,梅意确真真。”落笔精当,情感丰沛。整首诗起、承、转、合自然流畅,几乎一气呵成。 人们常说诗如其人。在这样的诗行里我们仿佛可以看到一个淡然温婉的女子,守着内心的那份真诚与美好,独立于尘世的喧嚣之外……读着这样的诗,我的心似乎也随之恬淡了。 完稿于2023年12月11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