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首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赏析
杜甫是一个热爱祖国而又饱经丧乱的诗人,当时正流落在四川,听闻这个大快人心的消息后,欣喜若狂,遂走笔写下这首诗。 自从安史之乱以来,我们全家流落到剑阁以南,身受琐尾流离之苦。忽然这一天传来了好消息,说是官军势如破竹,已经收复了大河南北! 在乱离中突然听到这旋乾转坤的佳讯,让人们脆弱的神经如何经受得起 ? 由于这忧喜的剧变,止不住泪水扑簌簌地滚下来,沾满了衣裳。这里有一霎间喜极而泣的眼泪,也羼杂着六七年来埋藏在心坎深处的辛酸。 回过头看了看妻室儿女,总算一家老小平安地闯过了人间的浩劫,漫天的愁云忽然廓清。随随便便地把书卷都整理一番,又高兴得几乎要发狂了。 自己头上的发早已班白,还有什么立功立业的打算呢? 正好放歌纵酒,消磨残年。恰值冬去春来,鸟语花香的季节,春光作伴,正好还乡。我马上就准备着买舟东下,穿过巴峡和巫块,再直下襄阳奔洛阳。襄阳是我家的祖籍,洛阳有我家的田园; 已经展示在我的眼前了,多么美丽的希望 ! 顾宸注引黄维章云:“杜诗之妙,有以命意胜者,有以篇法胜者,有以俚质胜者,有以仓卒造状胜者。此诗之'忽传’、'初闻’、'却看’、'漫卷’、'即从’、'便下’,于仓卒间写出欲歌欲哭之状,使人千载如见。”这一首诗之所以能“以仓卒造状胜”,由于他的热情奔放。胜利的消息既是“忽传”、“初闻”,他也就振笔急书,使读者忽而看到剑外,忽而蓟北; 忽而巴峡巫峡,忽而襄阳洛阳; 忽而白首放歌,忽而又是青春作伴; 忽而愁,忽而喜; 忽而涕泪满裳,忽而诗书漫卷……使读者应接不暇,却又是语不离宗,处处都在体现一个“忽”字——它又是诗人热情奔放的体现。它所表现的虽说是个人身家的事,但它是乱世流离的人民共同的感受,正为了诗人热爱国家,热爱人民,才能够把这天下共同以为的大喜事借着他的笔端——也通过他个人身家的事——把它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所以就能够挑起天下人的共鸣。黄生说:“杜诗强半言愁,其言喜者、惟寄弟数首及此作而已。言愁者、使人对之欲哭,言喜者,使人对之欲笑。盖能以其性情,达之纸墨,而后人之性情,类为之感动故也。使舍此而徒讨论其格调,剽拟其字句,抑末矣。”后人的性情之所以能都被它所感动,由于它有极其普遍的代表性,由于它的深而广,由于在它的背后透射着老杜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光辉。这一首诗是古典的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的很好的范例。
2022年12月19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