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154|回复: 22

[其他] 【半月一吟】第13期 七律 学诗因寄

[复制链接]

536

主题

2万

回帖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62441
发表于 2022-4-1 18: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莫空了 于 2022-4-10 19:42 编辑

男儿七十趣容抛,又入诗中诌自豪。
拙学乘时师网路,强言当韵被心曹。
春兴易赏山低雀,墨守难描野旷蒿。
眼里清风非玉景,含情明月照楼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36

主题

2万

回帖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62441
 楼主| 发表于 2022-4-1 18:29 | 显示全部楼层
眼里清风非俗物,含情明月照楼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74

主题

5万

回帖

1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132252
发表于 2022-4-1 19:50 | 显示全部楼层
沙发,拜读学习莫空老师佳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74

主题

5万

回帖

1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132252
发表于 2022-4-1 19:59 | 显示全部楼层
语句凝练,情趣高雅,韵味浓厚。
好咏好情怀,推优共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74

主题

5万

回帖

1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132252
发表于 2022-4-1 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莫空老师栏目佳吟,感佩才思与情怀,主持栏目辛苦了,主持愉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74

主题

5万

回帖

1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132252
发表于 2022-4-1 20:02 | 显示全部楼层
春兴易赏山低鸟,墨守难描野旷蒿。-----颈联有撞韵之嫌呢,盈盈个见,请教莫空老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36

主题

2万

回帖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62441
 楼主| 发表于 2022-4-6 16:21 | 显示全部楼层
吃完瓜后看看远方
——这个时代还需要诗心与诗意吗


二、好诗到底啥模样
        好诗有许多标准,且因人而异,不同年龄、不同性情、不同文化程度的人喜欢的诗也不一样,同一个人,不同的阶段、不同的境遇、不同的心情之下,喜欢的诗也不一样。个人年轻时喜李白,其“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何等磅礴飘逸;中年后喜欢杜甫,“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何等沉郁顿锉。所以,哪些诗算好诗,这实在是个接受美学的问题,好诗似乎没什么标准,但,好诗有一些共同的特征。

        譬如,从内在品质上讲,要有真情——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要有寓意——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从外部特征上看,要有形象——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最好精警——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什么是真正的好诗?这个话题到底怎么讲呢?一千个人有一千个答案,我想从客体和主体两个角度展开。任何一首诗,好不好,从接受美学的角度,它必须形成一个创作和品鉴的闭环。在这个闭环中,诗是客体,人是主体。

        从客体的角度,我们把诗分为两类,古人的诗,今人的诗,我们从两个方面展开讲,古人的诗,哪些是好诗?今人的诗,怎样才算好诗?

        从主体的角度,讲两个问题,怎样才能提高对诗的品鉴能力?那就是拓展审美宽度;怎样才有可能读到更多适合自己性情和人格特质的好诗?那就是寻找对位作品。


1、从客体的角度

A、对于古人的诗

        这个很简单,唯一的标准,就是流传,流传的广度和深度,时间,是最公正的评判师,一首好诗,可能埋没于一个朝代,但不可能埋没于千秋万代,可能埋没于一个区域,但不可能埋没于普天之下。

        譬如,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这些诗,已经成为中国人的文化基因,成为吾国代代相传的文化遗产,成为全球华人圈文化乡愁的重要组成部分。你说,单是一首“床前明月光”,一千多年以来,赚了多少中国人的思乡之泪?这是从流传的广度而言,凡是流传得久、流传得广的诗,无疑都是好诗,这是时间和人心自然筛选的结果。

        当然,还有一个指标,我把它叫做流传的深度——什么意思呢?就是它也是被时间筛选留存下来的,但因为种种原因,它在流传的广度上,不及前边我讲到的这些诗。它在外部特征上,要复杂一些,不是那么易于记诵,但,它有饱满的情感浓度,有穿越时代的思想深度,以及,趋于完美的诗歌表达艺术,譬如杜甫的《秋兴八首》,富丽繁复,沉郁顿锉。历代的诗评诗论,汗牛充栋,历代的诗人步韵,不计其数,是唐代七律组诗的巅峰之作。但是,如果你自己不具备一定的诗学修养,不对当时的家国天下和杜甫的人生境遇有一定的了解,你就不一定能完全欣赏到它的妙处。因此,它的传播面会窄一些,但它在热爱古典诗词的人群、在专业诗歌研究者心目中,是经典一般的存在,极具流传深度。

        所以,我说,对于古人的诗,什么是好诗?一句话,经过时间筛选,具有流传广度和影响深度的那些诗,就是好诗,就是经典。从《诗经》《楚辞》以下,到《古诗十九首》,到唐诗宋词宋诗,一路元明清下来,那些具备流传广度和影响深度的诗词,是我们诗词文化垫底的根,我们要尽量扩大对这些经典诗词的阅读。这个部分,大学古典文学讲得很多,是通用知识,就不展开说了。

B、对于今人的诗

        今人的诗还没有拉开时空,你没办法从流传的角度推知,你找不到最大公约数。你也没办法作纯客观的评价,前面说了,从评价的角度,诗好诗坏,无一定之规,有时候甚至是截然相反的。比如,对2014年获得第六届鲁迅诗歌奖的周啸天先生的作品。在评价上,就有天壤之别。我们读两首吧——

       例诗第六首:周啸天先生的《邓稼先歌》(节选)

炎黄子孙奔八亿,不蒸馒头争口气。
罗布泊中放炮仗,要陪美苏玩博戏。

        例诗第七首:周啸天先生的《咏张国荣》

古诗虽云歌者苦,如君岂伤知音稀。
陆海歌迷共垂泪,旋见光碟涨如飞。
楼头坠絮已无语,帘外冷风继续吹。
哥哥不复为情困,万里云霄一蝶衣。

        周啸天先生的诗,王蒙先生称其“已属绝唱,已属绝伦”,但许多同行并不这么看,湖北作家方方女士表示“不知获奖诗集如何,单看这几首实在是不行。难怪一些诗人说,得鲁迅诗歌奖只有利益,没有荣誉感。”你看,同样的诗,评价反差这么大。

        再比如重庆“了体诗”。先给大家普及一下“百度百科”对“了体诗”的定义——了体诗,是指重庆诗人吴丹(笔名了人)经过长期探索后自成一体的诗歌创作式样。它是一种简单明了、短小精悍的白话古体诗,多以五言或七言为主,不苛求、拘泥于古典诗词严谨的平仄对仗,但要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有节奏感和韵律美。内容上多取材于日常生活片断场景,接地气,有嚼头,深入浅出,幽默风趣,雅俗共赏,积极健康,满含机趣及正能量。

        说得这么厉害,我们读两首吧——

        例诗第八首:吴丹先生的《人在旅途》

时空迷乱有点累,机场码头席地睡。
能伸能屈乃丈夫,背方触地鼾如雷。

       例诗第九首:吴丹先生的《山涧趣事》

早早辞别热被窝,雨中登山趣事多。
两条花狗林中配,一旁观战是鹩哥。

        《重庆晚报》夜雨文艺副刊开辟《了人鸟语》专栏,并且同步举办了体诗大奖赛。对此举,重庆文化界也有两种截然相反的评价——

        重庆市诗词学会会长凌泽欣表示,不是通俗是庸俗,不是民俗是粗俗,是文化垃圾。
        重庆作协名誉主席黄济人则表示,生活情趣和盘托出,雅俗共赏,纯真直率。

        你看反差多大,当然,我个人对周啸天的诗和“了体诗”的评价是,中不溜,没那么差,但肯定算不上多好。所以,因为没有经过时间筛选,今人的诗很不好评价。当然,不好评价不意味着提不出好诗的标准,那么,今人的诗,到底怎样才算好诗呢,我觉得,至少应该具备这么几个特点吧。

       一是抒真情。
        千载以下,诗总与情相连通,无论亲情友情爱情,闺情豪情逸情,悲情怨情温情,羁旅情山水情家国情,总得有真情贯注,否则,塑料花矣。唯真性情方可为诗。

       二是铸新魂。
        无论何体,识见为先,诗词亦不例外,视野偏狭思想陈腐,虽字字珠玑,亦华丽垃圾。没有对社会发展规律和时代文明主流的精准把握,无论为文为诗,终乏入木透纸之力。旧体如果不代入现代意识,以现代意识观照社会生活,关注吾国吾民,则断难接续诗教传统。为此,旧体诗词,特别是时事杂咏一脉,当铸新魂,新魂者,一言蔽之,普世价值也。诗论时事,如无新魂植入,无论句子多精妙,只好怜其才而悯其识。

        三是得意境。
        深邃思想丰沛情感,于小说当藏于故事,于诗词宜隐于意境。简言之,即以若干意象入情启思。到底何为意境?花开良夜,鸟语幽林,泉枕漱石,月托东山,能造意境方为大家手段。诗论意境,似老生常谈,但往往常谈之事最难,景语情语,化之自然妥帖者,少之又少,这是唐诗难以超越的首要原因。当然,也与今之时政所导出的社会文化品质相关,毕竟,唐之自由风神及开放气度,今世亦难企及。

       四是启感。
        王国维所言“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之谓也。捕捉共感有点像捕捉灵感,虚实之间,往往“草色遥看近却无”。一首诗,一般缘事而作,句随事行,情动于衷,外感于物,物情相激,电光石火间,忽然精骛八极,通接今古,烛照人心,一些句子宛如天启神谕般出现。那些跳脱本事及具体诗境,千百年来被我们反复吟诵的千古名句,莫不具有这种共感人世人情人性人心的力量。

        为了便于理解,根据这四个特点,下面我各举一些例子吧。

       抒真情——
        例诗第十首:马斗全先生的《丧妻后返太原旧舍难耐物是人非之悲》

当日帘栊当日房,此时衾枕此时床。
半边卧我半边空,一夜怀思几断肠!

       简评:马斗全先生怀念亡妻,写了不下百首诗,所谓“昔日戏言身后事,今朝都到眼前来”,这一首虽直白,但饱含深情,以真情胜。

        铸新魂——
        例诗第十一首:熊东遨先生的《庐山》

不识翻成趣,幽奇自可探。
乱云飞绝壁,高鸟下寒潭。
未见心归一,空劳日省三。
万言书外事,真有几人谙?

       简评:言彭帅事,颌联起兴,颈联在沉痛中总结历史教训,尾联蕴无尽感怀。以识见胜。

       得意境——
       例诗第十二首:张庆辉先生的《山居即事》

一角远尘氛,禽音竟日闻。
茶同高士饮,兰向小盆分。
闲局容余子,秋怀对夕曛。
窗空谁补白,时有过山云。

        简评:山居意境情趣自在其间。

        启共感——
        例诗第十三首:杨逸明先生的《重访老宅》

小街深巷漫重游,风雨年轮几处留?
老宅欲寻翻似客,离怀易感更逢秋。
眼前饱览新添景,梦里珍藏已拆楼。
梧叶至今仍识我,飞来又拍故人头。

        简评:“眼前饱览新添景,梦里珍藏已拆楼”,写尽这个大拆大建时代游子回乡之真切共感。


2、从主体的角度

A、拓展审美宽度

        第一、无诗心则无审美。要拓展审美宽度,就要学会过一种诗生活,学会用诗心感受生活,学会用诗眼观察生活,学会用诗意提炼生活,学会用诗歌表达生活。

        诗心、诗眼、诗意都是天赋和性情决定的,“学会用诗歌表达生活”才是技术层面的。没有前三,后者只是文字游戏。有个现象不知大家发现没,有些散文很有诗意,有些诗歌没有诗味,所以,写诗的不一定是诗人,不写诗的不一定不是诗人,关键要有一颗诗心——诗心实际上就是童心,就是同情心,就是“把时间浪费在美好事物上”的闲心。

        我有一个朋友,他虽然不写诗,但他特别热爱田园生活和露营,是个特别性情的人,心中有无限美好,每次去山野露营,前一夜就睡不着觉,每次在山野之中,就像个孩子一样快乐。他虽然不一定像范成大一样写出60首《田园四时杂兴》。但我觉得从本质上讲,他就是个诗人,他有诗心,只是没写而已。

        再比如我一个热爱茶道的朋友,经常在山野之中设茶局,有一次还千里迢迢,专程到雨后的峨眉山上摆茶局,面对满目青翠,漫山云雾,衣袂飘飘,茶香袅袅。她也很有诗心,早已进入了诗一般的生活,只是没写而已。

        他们都是有诗心诗意诗眼的人,他们都能发现并在意生活中的美,都是广义的诗人。

        我们常说生活中不缺少美,但缺少发现,为什么会缺少发现,那是因为缺少诗心。有人会说,现在生存压力这么大,生活节奏这么紧张,有点诗心,也被消磨得差不多了。这个不是理由,否则,什么叫“文章憎命达”?什么叫“诗穷而后工”?举个例子。

        当代有一位在困境中依然保持诗心的典型诗人——聂绀驽,在流放北大荒、女儿自杀这类极端境遇中,他仍葆有诗心,写下了不朽的作品。我们来看看他的两首诗。

        例诗第十四首:聂绀驽先生的《削土豆伤手》

豆上无坑无有芽,手忙刀快眼昏花。
两三点血红谁见,六十岁人白自夸。
欲把相思栽北国,难凭赤手建中华。
狂言在口终羞说:以此微红献国家。

       简评:这是聂绀驽先生流放北大荒,于劳动改造期间写的,在这样的情形之下,依然幽了自己一默。

        例诗第十五首:聂绀驽先生的《惊闻海燕之变后赠妻》

愿君越老越年轻,路越崎岖越坦平。
膝下全虚空母爱,心中不痛岂人情。
方今世面多风雨,何止一家损罐瓶?
稀古妪翁相慰乐,非鳏非寡且偕行。

        简评:这是聂绀驽先生在老年丧女之后安慰妻子的诗,沉痛中依然达观。

        所以,一定要永远葆有一颗敏感的诗心,敏感于生活变迁,敏感于四季变化、敏感于家国命运,敏感于时代沧桑,才有可能拓展审美宽度,果能如此,不写诗,也是诗人了。

       第二、学会欣赏不同类型的诗,不要划地为牢,不要囿于体裁,不要只看格律。只要诗味足,都值得欣赏。

        有这样一群人——只爱旧体,不喜欢新诗;旧体中,只爱格律体,不喜欢古体;格律诗中,最喜欢五律,不喜欢其它。这个口味就太窄了。

        还有一群人——类似于产品质检员,一诗在手,先看平仄、对仗、押韵,但凡稍有问题,马上判死刑,把技术当门槛,未免舍本逐末、缘木求鱼。

        诗的规范和诗的味道,其实是表和里的关系,是形式和内容的关系,当然,创作时,我们要遵循一定的体裁规范,但,欣赏品鉴时,永远是诗味第一,格律(平仄、对仗、押韵等等)次之,换言之,宁愿写(读)一首技术上不足但诗味很浓的诗,也不愿写(读)一首技术上无可挑剔但了无诗味的诗。还是举例说明。

       例诗第十六、十七首:刘树勇先生的《老树画画》

闲书似看非看,俗身半倚半躺。
听着春水流去,不禁胡思乱想。

约好公司见面,墙上有张照片。
趁着人还没到,仔细端详半天。

       例诗第十八、十九首:胡荣华先生的《春深读图》

一二三四五六,已是绿肥红瘦。
与其让我痴等,不如把你引诱。

七下八上浓愁,三杯两盏淡酒。
荷塘莲子疯长,你来正是时候。

        简评:这四首诗,非古非新,说是格律诗吧,不讲平仄,说是新诗吧,有近体诗的外形。不管什么体,但有味道,这就是好诗。所以一定不要划地为牢,不要囿于体裁,而要葆有一颗纯粹的诗心,才能真正拓展自己的审美宽度。

        当然,写作时,遵循相应的技术要求,提高对不同体裁诗歌的驾驭能力,则是另一回事。

B、寻找对位作品

        有这样一种现象,有一些诗,许多人都说好,你就是不觉得有多好,你就是对它无感。这里有两种情况,一来,你确实还没体会到它的妙处,二来,你们之间无缘。

        余秋雨先生在讲到读书的时候讲了这样一个道理——寻找与你在情感、精神上同构的那些书,他们才是你的终生伴侣。有些书再好,也可能不是你的菜,你跟它没有情感、精神上的同构关系。读书、写诗,说到底都是在寻找和发现自己,所以,不要人云亦云,而要回到内心,寻找到对位的诗歌诗友,去阅读、去交往。

        比如我,就新诗而言,对于坚、雷平阳的诗大都无感,对刘年、张二棍的诗就喜欢;就旧体而言,对相当多当代其它大家的诗无感,但对熊东遨、陈仁德、徐长鸿几位先生的诗就很有感。下面,分别选他们各一首,大家感受一下

       例诗第二十首:熊东遨先生的《敦和兄招饮天河分韵得山字是日湘天华青少杯诗词大赛启事发布》

晚来同此乐,负手看青山。
望雪颅前影,还朱酒后颜。
道从中岁悟,峰让少年攀。
松柏重崖立,留云不碍闲。

       简评:高迈旷达,大家风范。尤其颈联,师长胸襟自在其间。

        例诗第二十一首:陈仁德先生的《重阳抒怀》

风霜改尽旧容姿,一笑萧然两鬓丝。
此际草衰凝夜露,昨宵雨冷涨秋池。
飘零多负西窗烛,愚钝难工上苑诗。
富贵浮云浑不计,惟将心血铸新词。

        简评:老杜风骨,沉郁顿锉。飘零多负西窗烛,个人情;愚钝难工上苑诗,家国忧。

        例诗第二十二首:徐长鸿先生的《少年尝采薪闾山南麓此日重经不禁沧桑之感》

三十年前事岂忘,伐薪踏遍白云乡。
碧山望去松犹翠,人海归来鬓已苍。
樵路荒榛迷旧迹,牧童寒笛落斜阳。
却寻故老孤村里,枯冢听人指北冈。

        简评:逝者如斯,不舍昼夜,游子还乡,生涯浩叹。充满生命意识!庾信《枯树赋》云“昔年种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 树犹如此,人何以堪。”科技日新月异,但人性的变化不大,生命意识古今同一。

        例诗第二十三首:刘年先生的《春风辞》

快递员老王,突然,被寄回了老家
老婆把他平放在床上,一层一层地拆
坟地里,蕨菜纷纷松开了拳头
春风,像一条巨大的舌头,舔舐着人间

            简评:时代镜像,底层关注,人文情怀。

       例诗第二十四首:张二棍先生的《原谅》

原谅少女。原谅洗头房里十八岁的夏天的呻吟
就是原谅她田地间佝偻的父母
和被流水线扭断胳膊的弟弟

原谅嫖客。原谅他的秃顶和旧皮鞋
就是原谅出租屋的一地烟头
和被老板斥责后的唯唯诺诺
也是原谅五金厂失业女工提前到来的
更年期。以及她在菜市场嘶哑的大嗓门

原谅窗外越擦越多的小广告
还要原谅纸上那些溃疡糜烂的字眼
这等于原谅一个三流大学的毕业生
在一个汗流浃背的下午
靠在城管的车里,冷冷的颤抖
也等于原谅,凌晨的廉价旅馆里
他狠狠的撕去,一页去年写下的日记

原谅这条污水横流的街道吧
原谅生活在这里的人群
原谅杀狗的屠夫,就像原谅化缘的和尚
他们一样,供奉着泥塑的菩萨

原谅公车上被暴打的小偷,就像
原谅脚手架上滑落的民工
他们一样,疼痛,但无人过问
是的,请原谅他们吧
所有人。等于原谅我们的人民
哪怕我们说起人民的时候   
他们一脸茫然

哦。最后,原谅这座人民的城市吧
原谅市政大楼上崭新的钟表
等于原谅古老的教堂顶,倾斜的十字架
它们一样怀着济世的情怀     
从不被人民怀疑

哦。原谅人民吧   
等于原谅《宪法》和《圣经》
它们,和人民一样,被摆放在那里
用来尊重,也用来践踏

       简评:当代最好的新诗,我认为没有之一。深入骨髓的历史眼光,哀而不怨的时代批判,悲天悯人的人道关怀。一个人在多年的写作之后,如果还没有成为一个人道主义者,证明他走在错误的道路上。一切从人出发,一切归于人。政客们没有做到的“以人为本”,这首小诗做到了。

        这是我讲的第二部分,好诗到底啥模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36

主题

2万

回帖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62441
 楼主| 发表于 2022-4-6 16:27 | 显示全部楼层
吃完瓜后看看远方
——这个时代还需要诗心与诗意吗
一、诗因无用才有味
        1、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诗生活


        A、一句诗可以迅速风靡天下的时代


        从上世纪80年代走过来的朋友,对这些诗句应该耳熟能详——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北岛);
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舒婷);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顾城);
尚义街六号,法国式的黄房子,老吴的裤子晾在二楼(于坚);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汪国真)。

        80年代,不会背几句朦胧诗,都不好意思混社会,会写诗据说是“泡妞标配”之一。还有就是木吉它,嘴上能背几句诗,手上能弹几首歌,比如“睡在我上铺的兄弟”“白衣飘飘的年代”“流浪歌手的情人”,高晓松说,会这两样,哪怕长得歪瓜裂枣,都是一泡一个准。我没赶上这个好时代,当年太小还不懂,现在一是太老,没那个心肠了,二是写诗已经成骂人的话了,现在流行的是“宁可在宝马车上哭,也不在自行车上笑”。

        B、诗可以成为江湖行走理由的时代

        唐朝,诗曾经很重要,重要到写过“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的初唐诗人宋之问,相传曾经因诗杀人。为把他外甥刘希夷(也是个很有才华的诗人)《代悲白头翁》中的两句“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占为己有而杀外甥。你看,为了诗可以杀人,当然,也有可能是黑宋之问的段子,宋的人品不好。

        上世纪80年代,诗也很重要,也有要杀人事儿。说是有诗人因诗学观点不同,专程到昆明“提着菜刀满城找于坚”,当然了,也有可能是段子。

        上世纪80年代,诗是全社会的敏感神经,全国各地的流浪诗人,以诗的名义,可以行走江湖,可以海侃神聊,通宵达旦,有人管吃管喝。

        C、诗作为社会情绪湍急出口的时代

        80年代,诗之所以是全社会情绪的湍急出口。主要有三个原因。

        一是文革之后,时代转型,有大量的社会情绪急需抚慰,诗是最便捷、最富于表现的方式,比如那首著名的诗——欲悲闻鬼叫,我哭豺狼笑。洒泪祭雄杰,扬眉剑出鞘;

        二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家国巨变,一代人的心灵需要抚慰,直接导致了汪国真、席慕蓉的走红,特别是汪国真的那些“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之类的句子,为全民提供了一种自我说服、自我振作的精神按摩,从社会文化心理上讲,对于一代人迅速走出伤痛,起到了很好作用;

        三是那些年资讯不发达,文化信息极度稀缺,诗歌、电影、小说(如早期的伤痕文学、后期的改革文学等)、报告文学(如《哥德巴赫猜想》《强国梦》《神圣忧思录》等),但凡有点出彩的,迅速走红。

        上世纪80年代,从各个方面来讲,都是一个值得纪念的年代,单纯明朗,蓬勃向上,仿佛一场中国版的文艺复兴就要到来。我们来欣赏两首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流传很广的小诗——

        例诗第一首:顾城先生的《小巷》

小巷
又弯又长

没有门
没有窗

我拿把旧钥匙
敲着厚厚的墙

        例诗第二首:汪国真先生的《致陌生的朋友》

当你向我敞开了心扉
我的心  便含满了泪水
我那颗疲惫不堪的灵魂
更体验到了 一股温暖 一缕欣慰

成熟的友情像浆果
陌生的呼唤如新蕊
当我遥想你
远方的橄榄树
我的胸膛顿时充溢着
天空般 莹澈的喜悦
和海洋般 深深的忏悔

       简评:你看,好的诗,你能读到当年的时代气息,《小巷》里有七十年代末的苦闷,《致陌生的朋友》里,是八十年代的明快。

        2、全面市场化后的诗生活

       A、极度边缘,边缘到羞于提及

        昆滇文化界曾有人写文章回忆90年代后期昆明街头的一幕情景——80年代的一位诗人经商成功后回到昆明,遇到当年熟人,熟人问他“还写诗吗?”,前诗人勃然大怒说“你他妈才写诗呢,你全家都写诗”,可见,经商成功的前诗人都以当年写诗为耻了。

        有一年在北京参加一个同学聚会,来的好几位都混得不错,所谓“五陵衣马自轻肥”,其中,一同学介绍我“写了不少诗,已经是个诗人了”,现场立即陷入尴尬,同学们夸也不是,不夸也不是。诗人已经是一个十分尴尬的存在了,当然,也可能与语境有关,换一个圈层,可能就意气相投、腥腥相惜了。但是,这样的语境、这样的圈层已经很难找了,因此,从本质上看,这就不是语境的问题,不是圈层的问题,而是社会氛围的问题。如果当时同学介绍我名下有个上市公司,或者说是某某实权部门的领导,那气氛肯定不一样,当然,我并没有矫情到想收获赞美和掌声,而是想说明一个问题——诗和远方被全民向往的时代已经结束了,结束于上世纪80年代。

        高晓松在“晓松奇谈”中讲到一个情景,两个年轻人在小餐馆谈创业,各凑十来万元做一个项目。晓松说,我知道,哪怕他们当时豪情万丈,但十之八九会失败,他们失败之后,会留下怎样的青春记忆呢?恐怕是一地鸡毛。在这个全民谈利的时代,一代青年的青春,实际上已经没有多少诗意,与我们当年音乐、诗歌相伴的青春记忆相比,他们的青春实在是太过现实,太过不堪了。毕竟全中国王思聪只有一个,在丈母娘拉动房地产刚需的时代,诗情诗心不在,困于工作、创业、买车、买房的一代中国青年,说实话,很难收获一段值得怀念、未被辜负的青春。

        B、充满焦虑,焦虑到心浮气躁

        诗人一边缘,就焦虑,一焦虑,就想博出位。梨花体、羊羔体、乌青体都出来了,节省时间,就不作名词解读了,大家自行百度。我们来各选一首,感受一下。

        例诗第三首:赵丽华女士的梨花体《我坚决不能容忍》

我坚决不能容忍
那些
在公共场所
的卫生间
大便后
不冲刷
便池 的人

        例诗第四首:车延高先生的羊羔体《徐帆》(节选)

徐帆的漂亮是纯女人的漂亮
我一直想见她  至今未了心愿
其实小时候我和她住得特近
一墙之隔
她家住在西商跑马场那边
我家住在西商跑马场这边
后来她红了 夫唱妇随

       例诗第五首:乌青先生的乌青体《对白云的赞美》

天上的白云真白啊
真的  很白很白
非常白
非常非常白
特别白
极其白
贼白
简直白死了 啊

        简评:我就不好意思点评了,大家自行品读。

        C、非常私人,私人到自得其乐

        诗其实在私人化的圈子中已经十分闹热,手机点对点的传播成为可能,这是旧体诗复兴的重要理由,据说全国有140万人写旧体诗,2015年中镇诗社“一年两度遇重阳”的联吟活动,长城内外、大江南北上千诗人联吟,得诗一千多首。

        所谓私人到自得其乐,主要有几个表现——
        一是成为私人表达。公号、朋友圈,在圈内互相品读,这种形态很普遍;
        二是成为圈子雅玩。以诗社、诗协、诗赛等方式,诗成为了圈子社交载体。全国有多少诗社?一年有多少诗赛?没统计过,不从社会关注度、不从质量上看,仅从产量、从活跃度上看,绝对的超唐迈宋。
        三是总起来讲自己玩得不亦乐乎,但普遍性的社会关注度下降了,回归本位了。

        之所以全面市场化后会出现“极度边缘”“充满焦虑”“非常私人”的状况?主要原因,首先是文艺种类太多了,消遣方式太多了,悦人耳目、视听一体、即时互动的休闲品类太多了,诗回归本位是正常的;

        其次是作为文艺品类的诗词,在反映时代、关注当下方面,总起来讲是不够的,原因有二——

        一是诗人们大都甘于孤芳自赏,关进小楼成一统,风花雪月,伤春悲秋,寻章摘句,自我抚摸,自我赏玩,严重缺乏写实能力、写当下的能力。G20前,国家粮食局长说“不让一粒不安全的米、一滴不安全的油进入峰会保障基地”,曾在一个诗群里以此为题布置社课,结果诗人们大都写不出来;但如果步韵黄仲则《绮怀》,一大串就出来了。

        二是思想落后,一事当前,看待时代、看待时事的眼光短浅、观念陈腐,视野狭窄。表达上以老干体为主,所以,差不多是自外于时代。你自外于时代,当然时代也会将你边缘化。

        3、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要读诗写诗

        A、做有用的事情,过无用的生活

        诗是什么?创作意义上的诗,文学意义上的诗,体裁意义上的诗,有许多定义,百度一下,你就知道,不说它了。

        今天,我想讲的是生活意义上的诗。我以为,不管你写不写诗,诗是一种生活方式,拥有并沉醉于这种生活方式的朋友,其生命可能更有质感、更有美感、可以活得更有滋有味,可以多一种“生活在别处”的体验。“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让梦想照进现实”“不为无聊之事,何遣有涯之生”,这些流行的句子,讲的都是这个道理。

        世上有很多有用之事,包括涮碗、洗衣、拖地、搬砖。涮不得不涮的碗,洗不得不洗的衣,拖不得不拖的地,搬不得不搬的砖,终于成为有用之人,但活得疲惫不堪。

        世上也有许多无用之事,包括诗,酒,哲学,爱情,往往无用。吟无用之诗,醉无用之酒,读无用之书,钟无用之情,终于成为无用之人,却因此活得有滋有味。

        所以,有用的、功利的部分,往往是为了生存;而无用的、非功利的部分,往往有益于身心。

        在这个时代,每个人为了生存,都有一辈子都搬不完的砖,对老人而言,国家推迟退休,还要多搬几年的砖;对年轻人而言,找工作不容易,还要想方设法找个搬砖的地儿,市场经济加移动互联网的时代,就是一个为生存而战、不战则败的时代。

        韩寒说,一套房子消灭了一代中国青年的理想!你看人家美国的年轻人可以开重型机车穿行整个国家,那说明他们没有特别大的生活压力,而我们的大学生毕业后就直接进入到可怜的房奴生涯。

        从整体的时代氛围看,这是一个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年代,从国民的生活状态看,这是一个年轻人工作不好找,中老年人要延长退休的年代,是一个不断有人要在你耳边劝你“现实一点”的年代,是一个“宁愿在宝马车里哭,也不在自行车上笑”的年代,是一个行动成功学一呼百应、创业网站、励志鸡汤满天飞的年代。在这样的年代,咱们矫枉不过正,稍微文艺一点,每天24小时,有一两个小时“生活在别处”,我看是有好处的——毕竟,越是在这样的高压力快节奏年代,越是不能成为一个365天天天搬砖的机器人,越是要有无用的、非功利的部分来调节身心,来滋养生命,否则,生有何趣?当然,并不是说不读诗、不写诗,生活就没趣味了,那远远不是,除诗之外,无用而有味的事也很多,比如音乐、书法、绘画、电影、小说、园艺等等,只要静得下来,钻得进去,都会很有意思!

        B、段子安慰当前,诗歌向往未来。

        在无用之事上,个人喜欢段子和诗歌这两个品种,甚至,我觉得这两个文艺品种对于我们这个最丰富也最荒诞、最令人困惑也最生机无限的时代,特别具有形而上的象征意义。

        段子对应的是吃瓜群众,吃瓜群众对应的是无力改变的现实,在无力改变的现实面前,让我们苦笑一下吧,譬如“霾是故乡浓”;

        诗歌对应的是远方生活,远方生活对应的是追求美好的不羁精神,是“让梦想照进现实”,是“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

        让段子安慰当前,让诗歌向往未来。所以说,这是一个特别需要段子,但同时也特别需要诗歌的年代!当然,今天能够以诗歌的名义坐到一起,相信大家都是爱诗之人,哪怕不一定写诗,但一定是有诗意追求,希望生活能够“别开生面”的人,这是我们的最大公约数,在这个意义上,虽然我们年龄、工作、社会身份不一样,但以诗的名义,大约可以互称一声“同志”!

        当然“同志”这个词容易联想到坚贞不屈的“革命同志”,容易联想到“坚守精神净土”之类的悲情词语,在诗歌界、纸媒界,这些年很流行这样的悲情词语。

        说点题外话,纸媒界一片哀鸿,到处报纸关门,连一度风靡北京的《京华时报》都停刊了,许多人都在悲情地说“坚守”,坚守什么呢?坚守重资产?坚守高成本?我觉得应该是顺应,新闻不死,但新闻纸肯定要死一批,有更先进的生产方式。罗胖说“移动互联网已经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基础设施”,在这个新的基础设施之上,新闻肯定不死。我一个朋友,原是《广州日报》的国学版主笔,开公号“刘备我祖”,以史记体写当下新闻事件和新闻人物,一时风靡天下,广告、打赏、风投都吸引来了,这是新闻的新的存在形式。

        就像当年搞传呼机的不必坚守传呼机一样,可以去搞手机嘛,还都在通讯行业。所以,从行业演化的角度,我们不必谈坚守,而应该是顺应,是融合。

        在诗歌的事情上,也不应该是坚守,经常看到一些诗歌群,认为自己在为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坚守精神净土,其实人人都在横流的物欲之中,我的主业也是开公司,做经营,不必把自己过分拔高,还有说什么铁肩担道义的,是不是铁肩还两说呢。我觉得实在是把自己看大了,诗歌虽然有美刺的功能,但你要说对时事、时代有多大的影响,还真说不上。唐朝是诗歌的巅峰时代,你要说李杜诗歌影响了唐王朝的走向?别扯了。在这个时代,没有几个人读了你的诗会像莫言一样“拍案而起”。所以,我觉得诗作为个人的一种生活方式、个人爱好,能够时不时表达一下自己,在反复推敲中,在表达情怀时,在针砭时事时,自己乐在其中,自己得到了精神享受,足矣!

        所以说,让段子安慰当前,让诗歌向往未来,都是极其私人化的事情,我们把这个事看小而不看大,最合适!但话又说回来,能够让自己获得精神乐趣,其实对个人而言,已经是很大的事情了。应该这么说,,在影响时代上,看小,在涵养身心上,看大,诗又重要又不重要,大小也是看你以什么为参照的,这或许算辩证法在诗歌理论上的胜利吧。

        这是我讲的第一部分,诗因无用才有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36

主题

2万

回帖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62441
 楼主| 发表于 2022-4-6 17:10 | 显示全部楼层
武立胜改稿实例:
河北挂云山抗日六壮士跳崖处怀古(原稿)
挂云山上断云飘,云去崖空恨未消。
遥忆当年飞血雨,长听此地卷惊涛。
断枪寂寞埋荒径,铁甲参差散野郊。
总为英雄得永寂,东瀛莫告又生妖。


河北挂云山抗日六壮士跳崖处怀古(改稿)
挂云山上断崖高,云去崖空恨未消。
遥忆当年飞血雨,长听此地卷惊涛。
残枪寂寞埋荒径,铁骨坚贞葬野郊。
我到松前一侧耳,风声犹似马萧萧。


乙未重阳夜闻高强弟远赴新乐县任上(原稿)
谢客修书若闭关,初闻人已过重山。
胸怀利器何须送,谈笑封侯指日间。
酒尽方觉知己少,夜深更感影形单。
一别漫漫秋风路,琴里相期更哪年。


乙未重阳夜闻高强弟远赴新乐县任上(改稿)
谢客修书若闭关,初闻人已过重山。
胸怀利器何须送,脚下前程不用勘。
酒尽方觉知己少,夜深尤感影形单。
从今漫漫秋风路,何日重逢到故园。

题同学会二首(原稿)
其一
聚散光阴一梦间,哪堪回首二十年。
依稀兄弟成新貌,犹豫同窗辨旧颜。
往事千杯成过影,情书一纸赠新欢。
于今聚首还相问,初恋可曾不羡仙。


题同学会二首(改稿)
其一
别后光阴刹那间,未及回首二十年。
几家兄弟留新貌,半世风霜入旧颜。
往事千杯呼酒少,情书一纸送人难。
于今聚首还相问,暗恋当时怎不言。

题同学会二首(原稿)
其二
昨言击水遏飞舟,转瞬一别廿载秋。
夜里故人常入梦,怀中往事总淹留。
今朝执手图一醉,明日踏歌奔九州。
既许天涯心不散,星辉何苦又湿眸。


题同学会二首(改稿)
其二
忆曾击水遏飞舟,转瞬别来廿载秋。
夜里故人常入梦,怀中往事总淹留。
今朝执手图一醉,明日兼程奔九州。
既许天涯心不散,星辉何苦又湿眸。

秋游背水阵至固关长城(原稿)
背水初识阵,还登固隘来。
终年征战地,自古点兵台。
霜叶千秋落,空山万骨埋。
谁怜陉晋苦,百姓若尘埃。


秋游背水阵至固关长城(改稿)
背水初识阵,还登固隘来。
终年征战地,自古点兵台。
霜叶千秋落,空山万骨埋。
谁怜百姓苦,不使委尘埃?

庭院即景(原稿)
小院拥新绿,春风细雨匀。
庭花红对鸟,盆景翠迎人。
彩蝶因香至,金莺弄舌频。
葡萄垂紫日,分与众乡亲。


庭院即景(改稿)
小院拥新绿,春来细雨匀。
花开红对鸟,鸡唱日迎晨。
彩蝶因香至,金莺弄舌频。
葡萄垂紫露,分与众乡亲。

清平乐·郊居(原稿)
        裁花剪菜,潇洒居郊外。闹市高楼难自在,半亩小园独爱。
        时常好友登门,东瞧西看欢欣。面圃开轩畅饮,归时带上微芹。


清平乐·郊居(改稿)
        栽花挑菜,惬意居郊外。闹市高楼难自在,半亩蔬畦独爱。   
        时邀好友登门,溪边煎炒鱼芹。面圃开轩小饮,杯收落日微醺。

渔村即景(原稿)
天光接翠痕,鹤影入朝暾。
渔父何处去,孤舟小芦村。


渔村即景(改稿)
天光接水痕,鸥影入夕云。
渔父家何去,舟摇芦苇村。

宿黄花山(原稿)
翠嶂青屏映晚霞,轻车飞处动仙槎。
秋风无意摇榛果,明月多情随客家。
槛外蛩声浮旧梦,篱边竹影照冰纱。
晓来但问君何去,万里秋阴剪露华。


宿黄花山(改稿)
翠嶂青屏映晚霞,轻车飞处似仙槎。
秋风无意摇榛果,明月多情照客家。
夜半蛩声更漏子,篱边竹韵浣溪纱。
晓来欲向石阶去,步步深荫湿露华。

老  屋(原稿)
回眸昨日叹流光,岁月平添几度霜。
祖母膝前听故事,邻家院后捉迷藏。
粗茶陋室人心暖,淡酒旧交情意长。
遥望乡关何处是?依稀梦里枣花香。


老  屋(改稿)
回眸往日叹流光,茅草檐头几度霜。
院后迷藏捉过夏,膝前故事讲成筐。
歌飞长调百灵鸟,坡撒珍珠遍地羊。
遥望乡关何处是?依稀梦里奶茶香。

老  屋
武立胜
乡关杳杳未模糊,梦里时常忆老屋。
萤过荆扉绕灯暗,窗分旭日染花朱。
穷能拒诱三升米,富可敌国半壁书。
尤慰门前老槐树,青葱卅载不曾枯。

鹧鸪天·老年乒乓赛(原稿)
        欢乐登高望远楼,挥拍霞彩竞风流。灵珠台路青山笑,玉宇增辉碧水悠。  
        直板扣,横握抽,高抛长调计筹谋。青春健美谁打造,华发童颜壮不休。


鹧鸪天·老年乒乓赛(改稿)
        周末同邀体育楼,挥拍各自逞风流。灵珠台上杀难解,大汗额头滴不休。  
        直板扣,侧身抽,推拉搓挑费筹谋。谁言取胜必年少?老朽也能争上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9

主题

4667

回帖

1万

积分

栏目嘉宾

古韵飘香栏目嘉宾

积分
14893

栏目之星栏目嘉宾

发表于 2022-4-6 20:45 | 显示全部楼层
什么是好诗,其实,本文已有结论之一,就是流传的深广。今人写的诗,也是这个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9

主题

4667

回帖

1万

积分

栏目嘉宾

古韵飘香栏目嘉宾

积分
14893

栏目之星栏目嘉宾

发表于 2022-4-6 20:52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的名诗人就是明星,炒起来的。起先要了解一下,发现不真实,就再也不听,不看,不读,不理罢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9

主题

4667

回帖

1万

积分

栏目嘉宾

古韵飘香栏目嘉宾

积分
14893

栏目之星栏目嘉宾

发表于 2022-4-6 20:5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里天论坛里的文章除了清明,就是抗疫。不是不能写,但都是千篇一律,真难为版主们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36

主题

2万

回帖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62441
 楼主| 发表于 2022-4-7 10:56 | 显示全部楼层
赤虬子 发表于 2022-4-6 20:52
现在的名诗人就是明星,炒起来的。起先要了解一下,发现不真实,就再也不听,不看,不读,不理罢了。

河北郭庆华说:一个诗人,你连续看他一个月诗,如果连他具体的生活轨迹,真实的时代痕迹都看不到,可以不读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36

主题

2万

回帖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62441
 楼主| 发表于 2022-4-7 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赤虬子 发表于 2022-4-6 20:54
这里天论坛里的文章除了清明,就是抗疫。不是不能写,但都是千篇一律,真难为版主们了。

就知道写清明的多,【半月一吟】没有采用那样的题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36

主题

2万

回帖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62441
 楼主| 发表于 2022-4-7 11:35 | 显示全部楼层
赤虬子 发表于 2022-4-6 20:45
什么是好诗,其实,本文已有结论之一,就是流传的深广。今人写的诗,也是这个理。

谢谢光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国诗词论坛【官方网站】 ( 京ICP备2021037395号-2 )

GMT+8, 2025-1-11 14:58 , Processed in 0.076948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