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诗说创 ——《题武汉白衣天使》创作艺术谈 薄慕周 七律·题武汉白衣天使(通韵) 龟蛇垂首病毒欢,素甲白盔舞铁拳。 走巷沿街驱瘴气,出村入户灭敌顽。 拨云穿雾迎风去,背月扛星踏露还。 夺命阴幡全砍掉,金锣银鼓凯歌传。 也是全国人民万众一心,抗击冠状病毒肺炎战役进入决战时期我创作的一首七律。关于这首七律的创作艺术,给大家分享一下。 诗词的开头要美如凤凰的头,光彩照人,能吸引读者。在开篇写武汉疫情时,我是十分注重创意的。我没有像大家那样直接写武汉,因为诗词最忌直白,要用形象说话。于是我抓住了武汉最有名的标志性景物,龟山和蛇山。“垂首”二字则形象的写出武汉疫情严重,折磨的“龟山”和“蛇山”都低下了脑袋。“病毒欢”则写出了冠状病毒的猖獗、疯狂之状。整句运用拟人手法,把武汉疫情,生动形象的凸现出来。第二句描写武汉的医生及防护人员与冠状病毒的情景,我没有用“白衣天使”四个字,那样太现成了,太俗了,太熟了,不具有新鲜感。“素甲白盔”是运用白描手法,根据武汉的防疫人员他们的装束来描摹的。既再现了武汉白衣天使的特别装束,也给人以别具一格的创意和新鲜感。“挥铁拳”则体现了广大医务工作者,信心百倍,与冠状病毒展开殊死搏斗胶着状态,英雄气概。 下面谈谈这首七律中间的两组对仗句的写作。众所周知,律诗八句,每两句为一联,共分为:首联,颈联、颔联尾联四个联,律诗中间四句(颈联、颔联)必须对仗。如果中间(颈联、颔联)四句不对仗,就称不上律诗。所以,有人说律诗是先得到中间两联,然后才写出来的。这话说的对错与否,我们先不去追究,他起码说明了对仗在律诗中的重要地位。在《题武汉白衣天使》这首律诗中,我做对仗是下了一番功夫,自己认为还是很有创意和特色的。 颈联“走巷沿街驱瘴气,出村入户灭敌顽。”这一联,是武汉广大医务工作者,为消灭冠状病毒疫情所做的具体工作的体现。进千村,入万户,是广大医务工作者在大街小巷喷药消毒,阻断疫情的真实写照。在这里,我既做到了,上下联的对仗,又做到了联内自对。例如:上联中“走”和“沿”对,“巷”和“街”对;下联中“出”和“入”对,“村”和“户”等,“走”“沿”“出”“入”这些动词的运用,使句子极具动感,避免了诗句呆滞,增强了诗句的节奏和韵味。 颔联“拨云穿雾迎风去,背月扛星踏露还。”两句,是写武汉广大医务工作者,在消灭冠状病毒疫情时工作勤勉,自然条件恶劣,工作环境艰苦,工作时间之长。“云”和“雾”“风”句内自对,“月”和“星”“露”句内自对。这些物象的选择,“拨”“穿”“迎”,“背”“扛”“踏”这些动词的选用,我都花费了一番心思。字字含情,句句有意,节奏明快,对仗工稳。 “夺命阴幡全砍掉,金锣银鼓凯歌传。”尾联是全诗的收束,是全诗的高潮,是诗的脚。人,脚大才能站得稳;诗,脚大才能立得住。尾句要字字闪光,掷地有声,意满味足能够托得住全诗。既能收束全诗,又要有回味的余地;既要收束全诗,又要给人以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既要收束全诗,又要形象生动。如果直接说,把病毒全灭掉了,把病人全治好了,那就不是诗的语言,那就没有了形象生动的影子,那就没了诗的味道。所以,我用很有创意和自己独特仪式特色的“夺命阴幡全拔掉”总结全文。诗词写作,我们为什么说她是创作,因为它贵在一个创字。冠状病毒是用肉眼看不到东西,但是它极其厉害,足以吞噬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我把它比作“夺命阴幡”,非常形象,非常生动,很具有创意,是我的得意之笔。“全砍掉”三个字,把武汉医务工作者要把冠状病毒干净彻底消灭光的决心和信心非常形象的表达出来。一个“砍”字境界全出,动感极强。“金锣银鼓凯歌传”则具体说明了武汉冠状病毒疫情被彻底消灭后的广大医务工作者和人名群众的喜悦心情,快乐景象。“金锣银鼓”表面看是使用的娱乐工具奢侈、豪华,实际上是在表达人民群众喜悦程度之高,情感至深。用物表情,用物寓意,生动形象,极富创意是我的这首诗的特色。今天写出来,和大家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