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512|回复: 2

赏春为表,赏人为里——读紫墨青书《赏春小记》之“小记”

[复制链接]

69

主题

76

回帖

1384

积分

版主

散文特区版主

积分
1384

栏目版主

发表于 2021-4-22 21: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孟小清 于 2021-4-22 21:56 编辑

                                          赏春为表,赏人为里
                                       ——读紫墨青书《赏春小记》之“小记”


       我的挚友紫墨青书(以下简称青书)之《赏春小记》,写的是其工作地附近的西岭湖的春天,准确地说,是西岭湖的残春。西岭湖很平凡,并无特别起眼的美景和亮点,也即其春天没有什么鲜明吸睛的特色。所以,这“赏春"似乎难以着笔。然而,青书的“赏春",不过是个"虚词“,或曰只是个"引子",他真正要说的,是如何在寻常普通的地方发现美,是如何在平淡无奇的生活中准确识别"身边人",是如何多动脑、巧用手,进行可心惬意的文艺创作,等等。   
       借赏春的"由头",来做积蓄已久、清晰透彻的哲理阐述,发人所未发,是本文的显著特点,也是青书的匠心所在。读青书《赏春》,犹如品鉴其旧体诗作,起、承、转、合都很自然,并无造作雕琢之痕;有些阐述,逻辑性很强,感染力也不弱。关于艺术部分的放谈发见,既有方法的介绍,也有规律的概括。其匠心之独运之深沉,可以在细细品爵《赏春》的过程中,有比较真切的感知;其思维之开阔,见解之独到,给人以深刻启迪。
      
窃以为,青书之作,如果还有弦外之音的话,那就是似乎"不经意"或含蓄地提出了怎样看人、识人的问题。本文之要旨,也正在于此。恰如青书所言,“再平凡的风景也有打动人心的地方,人也是如此,关键在于你有没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春和识人是一个道理,我们不要忽略了自己身边的人,只要你用心去欣赏,每个人都有他的长处,切莫盯住别人的缺点不放,这样你的心态就会很平和,而且还会发现他们的身上都有自己需要学习和借鉴的地方。倘若概括起来,那就是心态决定眼界,心若阳光,哪里都有春天”。至此,笔者恍然大悟:青书之“赏春”,只是文之表也,其里乃是在于“赏人”!“赏”与非赏,关键在“心”,在于“心”的冷和热,当然也在于眼的“”与“拙”;“心”若昏昧,眼若浑浊,才亦非才!如能出以公心,视以慧眼,善于在平凡人中,发现并很好地利用其非凡的特质和才能,使其才智得以充分发挥,那我们事业的春天还会远吗?我想,相关部门的领导若能读到此文,并因此反思识人选人用人的工作,有助于其开阔视野,拓宽渠道,减少或避免不必要的“忽略”,从而发现和擢抜更多于事业真正有用的人才。

       很久未读到青书的散文了。青书很忙,难得闲暇搞“副业”,今品《赏春》,颇有感触,聊记几笔,以为粗评浅析,尚祈青书哂正!


附:紫墨青书赏春小记

              西岭湖的春天和去年没有多大的变化,曲榭亭廊还在,湖水依旧平静,就如同我又虚增了一岁,人还是那个人,湖还是那个湖,只是比以前凭添一些沧桑罢了。而花草树木却不一样,柳可以再绿,花可以再红,人却不能再青春。
    如果把四季比喻成女人,那么春天就是小姑娘、夏天就是少女、秋天就是少妇、冬天就是阿姨,都属于人生百态而各有韵味。之所以很多人都喜欢游春和赏春,特别是大多数上班族利用有限的休假,带着逃课般的欣喜,把自己融入姹紫嫣红的春天里,让生命与春天重逢,让压力与莺飞蝶舞撞个满怀,那心情自然地会年轻许多。
    说起来,我与西岭湖也算是个“老熟人”了,前年夏天我来这里看过荷花与浮萍,去年的秋天我来这里听蝉声和拾落叶,今年的春天我又来这里寻诗情而觅画意。尽管西岭湖的风景并不十分的出色,于国内众多的园林来说更是默默无闻。然而我却有一种恋旧的情结在里面,就如同李白之与敬亭山,就如同久处不厌的老友,既有心灵的契合,又有一种相处起来很舒服的感觉。坐在长廊里,我可以什么也不想,也可以“胡思乱想”,因为我与西岭湖已经是心灵不设防的朋友,都把最真的一面交给了彼此。
    西岭湖很平凡,平凡得就像我一样普通,在茫茫人海中没有突出的亮点。然而,就是这些普通与平凡,才让人感觉很亲切。这种亲切或许是比较熟悉的缘故吧,熟悉到那园中有几棵柳、有几树桃花、廊桥有几道曲折我几乎能如数家珍。
    人们大多向往诗和远方,往往却忽略了身边的人和风景,不是吗?再平凡的风景也有打动人心的地方,人也是如此,关键在于你有没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这方面可能摄影师做得更专业一些,比如,一平如镜的湖面拍出来的照片就没有生趣和立体感,当一位老爷爷带着孙子来到湖边用网捞鱼的时候,按下快门定格这个瞬间,得到的照片就有一种怡然自乐在里面,照片也就生动鲜活了。再比如,我来的时候,桃花已经过了盛开期,原本就为数不多的桃树凸显不出春天的色彩。怎么办?我们不妨换个角度,在一束桃花的后面向前取景,让远处的湖和岸边的柳做陪衬和背景,让桃花占去画面的三分之一以上,这样拍出来的照片,有远有近有层次感,突出了主题,很好地弥补了桃花寥落的缺陷。还有拍曲榭亭廊的时候,可以多取桥亭的倒影,减少桥亭的主体,这与“踏花归去马蹄香”有异曲同工之妙,不要被“有花才香”束缚你的才思,换位思考一下,有了桥的倒影,人们自然的会联想到桥,就如同写诗一样,需要惜字如金,给人以联想的空间,这样画面的内涵就被无限放大,有虚有实有画外之音,达到意在言外的效果。
    有人曾说我是以诗人和摄影人的双重眼光来欣赏春天,虽然有些谬赞,然于我还比较受用,且说这话的人才是知我者。或者偶尔有人感叹,为什么我去西岭湖的次数比你多,却没能发现还有这么美的地方呢?我意味深长的笑说:“有这种感觉才对嘛”。
    对于春天来说,少年是游春,中年人是赏春,其区别在于年龄与心境的不同。少年游春突出的是“乐”,而中年人赏春突出的是“悟”,是放空自己,把琐屑和烦恼放下,让心入境,融入春天,于静中感悟人生。其实,赏春和识人是一个道理,我们不要忽略了自己身边的人,只要你用心去欣赏,每个人都有他的长处,切莫盯住别人的缺点不放,这样你的心态就会很平和,而且还会发现他们的身上都有自己需要学习和借鉴的地方。倘若概括起来,那就是心态决定眼界,心若阳光,哪里都有春天。四月六日去西岭湖赏春,些许感悟,是为小记。

                                                                       郭建伟
                                                                    2021年4月20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5

主题

2万

回帖

6万

积分

核心管理员

核心分区总版主|论坛督导

积分
66086

论坛管理员论坛督导分区总版主

发表于 2021-4-23 10:51 | 显示全部楼层
重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9

主题

76

回帖

1384

积分

版主

散文特区版主

积分
1384

栏目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21-4-25 20:24 | 显示全部楼层

既是重帖,请君删除!添乱了,不好意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国诗词论坛【官方网站】 ( 京ICP备2021037395号-2 )

GMT+8, 2025-5-23 09:25 , Processed in 0.081687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