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杜肇昆 于 2021-2-24 20:47 编辑
研究其人员密度分布。
当代散曲创作者的地域分布
从上表中看出:
(1) 建国前出生的创作者的省份分布,与建国后出生的创作者的省份分布,大体上相当,没有大起大落,说明这些省份的传承和影响是符合文化传播逻辑的。
(2)不同的是:
1/山西、安徽、湖南、江西等省份数据明显在增加,出现继续发展态势;
2/尤其山西、安徽、湖南三省均有入围180 人,山西为首;3/新分布的省份在增加,如后期的内蒙古、海南等;4/散曲后期发展已影响到海外华人、华裔,如澳大利亚、美国等。
(3)两个表对比,明显看出,散曲的发展态势、影响力是在逐渐向全国的空间扩展。
在国内,散曲发展是不平衡的,把上表前后两类人员合并,《大典》总录入创作者超过100 人的省份为:
《大典》总录入超过100人的省份
排序
01
02
03
04
05
06
分计
07
08
为了清晰和直观,将表数据可视化处理,则有:
当代散曲活跃度最集中的六省示意图
从表和图中明显的看出:
(1)散曲创作者最密集的集中在安徽、湖南、山西、湖北、江西、陕西、山东、江苏、黑龙江、河北十个省内,人数2082人,占总人数的79.47%,接近八成。
(2)值得特别提出的,散曲创作者更密集的集中在安徽、湖南、山西、湖北、江西、陕西六个省内(可以概括为“一安二湖三西”,图中阴影部分),人数为1571人,占总人数的59.96%,接近六成。
(3)值得关注的是山西的散曲发展。元代山西产生多名元曲大家,如元好问、白朴、关汉卿、乔吉、张鸣善、郑光祖等,铸就了元散曲的辉煌。在历史的影响下,新时代山西散曲更是起步早、发展快,铸造了独树一帜的新成果:全国第一个散曲组织《黄河散曲社》在山西、全国第一个社团刊物《当代散曲》在山西、全国第一个《农民散曲社》在山西、全国第一个《工人散曲社》在山西、全国第一个《首届散曲创作研讨会(吕梁)》在山西。全国第一个用大数据解析元代散曲著作《大数据观察下的宋词与元曲》在山西、全国第一个用大数据解析《中国当代散曲大典》论文《当代散曲与元代散曲比较及当代散曲态势结构特征的统计分析》在山西。这些都构成了山西散曲发展态势的特色。“一部唐诗半三晋,十分元曲六河东”。山西散曲的发展,其影响力、示范效应是不言而喻的。
(4)元代散曲创作者活跃区域,前期在大都(北京)一带,后期在临安(杭州)一带。而当代活跃区域在安徽、湖南、山西、湖北、江西、陕西一带。说明五百年前散曲活跃区在东部,五百年后散曲活跃区在中部,从东部在向中部转移。
四、当代散曲作品的构成
《大典》记录了当代散曲作品11562首/套,其构成如下:
当代散曲作品构成
研究者作品
1949年前出生者
1950年后出生者
小计
总计
《大典》记录了研究者同时又有作品的15人,56首/套。他们的主要精力是在研究领域。1949年前出生者与1950年后出生者的作品,无论在数量上和构成上,大体相当,差别不是太大。两者总合:小令10489首、带过曲704首、套曲278套、自度曲91首/套。当代创作者仍以小令为主,10489首,占作品总数的90.72%。前面已经提过,《大典》录入的作品是“选编”,每人有限的几首,如果是“全编”,数量会数十倍的增加。
总结
1// 《大典》记录了当代散曲发展态势,其四个板块提供的数据如下:
《大典》提供当代散曲的综合数据 四个板块
当代散曲研究者 散曲研究者216人,其中女研究人员37人,占17.13% 。
当代散曲出版典籍 出版典籍966部,其中:研究性质的330部,占34.16%;作品性质的636部,占65.84%。
当代散曲创作者 散曲创作者2620人,其中女性580名,占22.14% % 。
当代散曲作品数 录入作品总数11562首/套,其中小令10489首、带过曲704首、套曲278套、自度曲91首/套。
当代散曲社团组织
《中国当代散曲大典》各省分卷也相继出版,目前已有天津、山西、安徽、江西四个省级分卷出版。山西分卷记录了散曲研究者17人、专著82部、散曲创作者344人、散曲作品1570首/套。基本上涵盖了70年来山西省散曲发展的概貌和成果,为山西当代散曲发展作了里程碑式的记载。如今山西省散曲作品喷发式面市,恐当以万计。其他几个创作者集中省,恐亦如此。
2//元散曲与元杂剧是元朝的主流文化形态,造就了“一代之文学”,同唐诗、宋词“三峰并峙”。明朝进入一个新高潮,到清始衰微。民国时期,一度有大家出现,但以后,散曲社会影响渐行低微。1965年2月1日《人民日报》,刊登了赵朴初的《某公三哭》,一时震动文坛,惊雷社会。散曲又重新走进大众视野。改革开放以后,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