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紫云生 于 2021-2-1 21:10 编辑
第9法:以“如相问”三字置第三句后,其所问者何事,不必说明,但观其第四句答词,则其问意自显矣。如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明杨慎《赠宋文百户石岗舍人》:“七十从戎鬓已斑,劳君相送出滇关。过家儿子如相问,为报衰翁二月还”。
漂母 一饭丰奢冻馁人,当年恻隐众邻嗔。 千金赠后如相问,身死功成枉济贫。
文革校园一景 烈焰红炉扑鼻鲜,围裙教授炒蒸煎。 摊前校长忙相问,此际谁人读圣贤?
第10法:第三句用“借问”、“欲问”、“试问”、“为问”等字作起,其下并著以“何”、“谁”等字,以明其所问之事,而第四句则答之之词也。如唐高适《塞上闻笛》:“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明汪本《舟中有成》:“故乡南望渺无涯,水面云深日又斜。欲问浮生何所似,试来风处看杨花”。
地摊经济 曾经郁勃市繁荣,烟火人间再发声。 借问官员何处见?穿街走巷助经营。
归燕 江南三月返乡迷,院落纵横似故栖。 借问新巢何处觅?绕梁堆草再衔泥。
第11法:第三句亦用“为问”、“试问”等字作起,以三四两句作连属诘问语,故“无”、“几”、“何”、“谁”等字著在第四句,而不在第三句。如唐杜牧《秋浦途中》:“潇潇山路穷秋雨,淅淅溪风雨岸浦。为问寒沙新到雁,来时还下杜陵无”;宋苏轼《又和景文韵》:“牡丹松桧一时栽,付与春风自在开。试问壁间题字客,几人不为看花来”。
口罩生产 纤毫熔喷死生裁,大疫飞临遍地开。 试问滥竽参赛者,几多豪富实挻灾?
领导视察 和牛松露白皮酥,四菜一汤分量殊。 敬问徽宣迎墨宝,安排低调达标无?
第12法:以第三句作诘问语,用“何”、“谁”、“几”、“安”、“那”等字作起,或以第四句作答,如唐白居易《魏王堤》:“花寒懒发鸟慵啼,信马闲行到日西。何处未春先有思,柳条无力魏王堤”;或并第四句亦承上句一气作问,如明陆容《题画》:“林屋重重枕野塘,水花千顷一归航。何年了却公家事,来趁山人几日凉”。
话说美丽风景线 暴行亮丽昧良知,风景依然地域移。 何事百城迎弹雨,港区平乱却颦眉?
护士打针 流瘟肆虐罚针锥,刺股挑勾魄欲飞。 何处读书能躲懒?如今补课莫相违。
第13法:亦以第三句作诘问语,但“何”、“谁”等字不著在句首而在句中。如唐孟浩然《送杜十四之江南》:“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淼茫。日暮征帆泊何处,天涯一望断人肠”;明钟顺《清夜闻笛》:“小楼人醉月初斜,归思迢迢隔海涯。短笛谁吹断肠曲,满庭香雪落梅花”。
宋徽宗 依兰坐井最凄清,归梦迢遥五国城。 宫里谁怜臣子恨,遗民犹记瘦金名。
怀知己 秀立精思志满襟,十年游学绝知音。 蓬山远路何凭托?春树青云故客琴。
第14法:第三、四两句作连属诘问语,而但于第三句冠以“如何”二字。如唐李商隐《无题》:“紫府仙人号宝灯,云浆未饮结成冰。如何雪月交光夜,更在瑶台十二层”;宋朱熹《之德化宿剧头铺,夜闻杜宇》:“王事贤劳只自嗤,一官今是五年期。如何独宿荒山夜,更拥寒裘听子规”。
美国退出世卫组织 抗疫临危起怨尤,瘟传百万怪源头。 如何卸责凭权柄,退尽邦盟退地球。
大雪即题 竟日飞花朔气侵,空街肃寂绝鸣禽。 如何绿蚁红炉火,赏景逍遥待客临。
第15法:但以第四句作诘问语,故“如何”二字,即冠其句首。如宋项安世《夜雨》:“夜窗疏雨不堪听,独坐寒斋万感生。今夜故人江上宿,如何禁得打篷声”;清何绍基《无园种菜》:“五更风露有精神,浩荡天恩处处匀。菜色青葱真可爱,如何比拟到饥民”。
孤雁 随群徙远向衡阳,宿雨穿云却失行。 目断岭南思故主,如何违愿滞他乡?
迎归老学友 相携摘冠却西征,达命鸿篇最触情。 秀木霜风终倦鸟,如何白发踏归程。
第16法:以“何如”二字冠第三句者。如元唐朝《五无吟六首之一》:“云在空中变态奇,风来江上浪漪漪。何如风定云开后,秋水长天一色时”;明王世贞《题溪山深隐图》:“古木寒流一两家,柴门昼掩待归鸦。何如只向人间住,与客携壶踏落花” 。 溥仪 末世难支丧乱中,几回附逆应声虫。 何如彻悟高墙下,守法平安胜帝宫。
晨醒 宴客微醺绮梦中,鸡鸣涵雨树招风。 何如闭户寻庄蝶,高枕轻衾暖意融。 |